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从“万达电影”暴跌到15年A股股灾到08年金融危机,窥见金融市场行为模式变化

撰文:黄俊 / 嘉盛集团首席中文分析师

 

在几天前的6月22日大概十点十分,有关万达的负面消息出现在微博、微信上。言之凿凿,众口铄金,随后万达多只债券收益率大幅度走高;在A股上市的万达影业跌停,创下近半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。

这和15年的A股股灾有相似点,当时“强平、千股跌停、股灾1.0、股灾2.0”等词语充斥整个网络。随后股市的买盘似乎全都消失,参与市场的都是空头,在这段时间里不止一日出现千股跌停的惨烈情况。

万达事件和A股股灾只是发生在中国的例子,这样的“市场闪崩”远不仅出现在中国,在08年美国出现的金融危机也有相似的属性。在金融危机爆发前,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AAA级综合担保债务凭证(CDO)较长期能维持票面价值的90%,一切安好。包括美联储、身处其中的大部分世界著名金融机构都没看出什么不妥。但危机爆发后,原本好好的市场似乎竞价消失,市场上只剩下卖家,而买家凭空消失。截止到09年3月,CDO价格跌已跌至票面价格的60%。

我们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市场似乎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市场行为趋同性变强。这种行为的发生背景,和互联网生态的发展完善有关。根据Mary Meeker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,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,微信占据了国内将近30%左右的移动应用使用时间,中国用户每天花在移动应用上的时间达31亿小时,而光微信就占了9亿小时。同样受益于智能手机在人群中的普及,尼尔森(Nielsen)网络调查显示,美国民众花在Facebook及Twitter社交网站的时间越来越多,超越花在电子邮件、阅读网络新闻及传统门户网站的时间,目前美国网友花23%的上网时间在社交网站。中国和美国的情况是相似的,时代在悄然的变化,人民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在悄然变化,而正是这种变化导致市场行为趋同性变强。

  1. 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幅下降。网络信息发布、转载的便捷,使得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幅下降。市场参与者看到相似的内容,做出的市场行为趋同性大幅提高。
  2. 深入思考的缺失。如今我们每天从电子终端获取大量的信息,阅读变成一件随手可得、不需要整块时间的事情。但这种碎片化阅读也让人逐渐丧失了深入分析思考和分析能力。几天前发生的“万达事件”,短短几十个字,隐秘的逻辑、明确的指向结果。当不断的有朋友圈发布相似内容,大号转载强化交易者的印象。市场人士集体做出相似的、非深入调研的市场行为就不难理解了。
  3. 市场情绪的裹挟。当市场“风险情绪”突然来临时,每个人都几乎同时成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布者,造成了一股市场情绪的“势”。汹汹大势,从众心态会让交易者选择跟随市场才能找到安全感。就算有理性的交易者,或许也无法避免被市场情绪裹挟,面对市场不断下跌而做出相应的行为趋同动作。

如果说智能网络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模式,有滴滴和摩拜;改变了我们的购物模式,有淘宝和京东;改变了我们的吃饭选择,有点评和美团。同样的,智能网络的发展也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我们的交易,让市场交易的趋同性增强,特别是在危机情况发生时“避险情绪”的滚滚浪潮中,极易出现踩踏事件。面对交易模式的变化,对于交易者也提出了新的问题:自己的交易模型如何应对新的市场情况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黄俊

黄俊

4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嘉盛集团全球首席中文市场分析师,拥有多年外汇、黄金、大宗商品等交易经验,致力于为全球华人交易者提供优质的分析策略。他的操盘理念、操盘风格广泛受到业内好评,亦曾经培训了大批操盘手。加入嘉盛集团之前,黄俊曾任上海第一财经广播、浙江财富广播长期客座分析师,及新浪网、搜狐网、及知名外汇媒体汇通网、外汇通等特邀分析师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4篇